新华网上海2月3日电(吴恺)外滩守钟人魏云寺将 迎来守钟的第28个年头,这也是他守钟的最后一年。即将退休的魏云寺,28年如一日,成就了外滩时间传奇。
每面都用100多块12角棱形图案的乳白色特制钢化玻璃拼成,装有自动开的电灯72盏,晚上通体明亮,斗大的数字在几里外也清晰可见。钟面上的紫铜分针长17米,重49公斤;紫铜时针长3米,重35公斤。新华网吴恺 摄
建成于1927年的外滩海关大楼,曾经是外滩最高的建筑。自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第一声起,海关钟声就成了上海的城市符号之一。新华网吴恺 摄
在浦东开发开放以后,东方明珠等一座座地标建筑就在他眼皮子底下建了起来。“似乎每一天,黄浦江两岸都有点不一样。”新华网吴恺 摄
这座117级钢制螺旋扶梯,超变传奇一阶一阶,转着圈儿,超变传奇仅容一人,一般人都爬得头昏眼花,而早已习惯的魏云寺如履平地。新华网吴恺 摄
这是四面镂空的大钟扩音层,风吹得呼呼响,极目远眺,浦江两岸尽收眼底。在这里,4只并排的小钟负责“敲打”报刻乐曲,最醒目的巨钟负责敲响报点钟声。超变传奇整点时分,发条带动重达135公斤的大方锤敲响报点大钟。新华网吴恺 摄
海关大钟最初的报刻声是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曲。现在使用的报时乐曲是《东方红》。超变传奇新华网吴恺 摄
即将退休的魏云寺站在钟楼里面向黄浦江远眺,看着浦江两岸万家灯火,吹着徐徐江风,听着阵阵钟声,回声传向远方,魏云寺有不舍也有展望,不舍的是,他即将离开陪伴他28年的海关大钟;展望的是,退休后的魏云寺终于有时间好好陪伴家人,践行曾经他对妻子许下的诺言:退休后,一起远行,去英国伦敦看世界第一大钟。
魏云寺一星期最少有三次要给大钟齿轮加油,上紧发条,检查大钟运转,成百上千个齿轮、粗大的钢丝、巨型的铜钟,无一例外。新华网吴恺 摄
魏云寺二十余年守钟生涯里,海关大钟从未出现过任何故障,误差不超过两秒,魏云寺对大钟更是不离不弃,这么多年来,为了大钟,魏云寺不敢离开上海,他常说:“我离不开大钟,大钟也离不开我”。
魏云寺记得,年轻时自己站在钟楼上看浦东,一片绿地农田。“那个时候,上海没有那么高的房子,海关大楼的钟声往东一直可以传到吴淞口码头。”
魏云寺也是海关大楼国旗的守护人,超变传奇这里是海关,也是中国,每到重要节点,他都会定期整理和更换这一面标准尺寸的国旗。新华网吴恺 摄
外滩海关大楼,是上海的著名地标,建成于1927年,曾经是外滩最高的建筑,由英国公司设计制造的海关大钟从伦敦运到这里,成为了当今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钟。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海关大钟敲响了第一声,从那一刻起,海关钟声成了上海的城市符号之一。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外滩钟声》就是在这里录制,而现实版的外滩守钟人也参与了录制工作。
走进机芯房,小小房间被四面直径4米的乳白色钟面紧紧包裹。新华网吴恺 摄
机芯房三个钟锤的正下方,是一个巨型钢制外壳的沙坑。魏云寺介绍,最重的一根钟锤发条有1吨多重,一旦钟锤意外坠落,巨大的冲击力可能会穿透海关大楼的天花板。于是,当年设计者专门设计了沙坑来进行防护。
“当、当、当”……《东方红》报刻乐曲落下,外滩海关大楼顶部的大钟敲起6响,魏云寺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海关大楼。魏云寺被誉为“第四代守钟人”,他的生活像钟摆一样重复而精准。乘电梯到海关大楼顶楼,攀上117级钢制螺旋扶梯,仅容一人攀爬的旋梯,魏云寺如履平地般攀爬,这一爬就是近三十载,今年已经第28个年头。每星期,魏云寺都要给大钟齿轮加油,上紧发条、检查大钟运转,整点校对。平时如此,逢新年更重要。新年前夕,魏云寺都要守夜,确保海关大钟在新年的第一秒钟都准确报时,因为放心不下大钟,春节期间,魏云寺也经常到钟楼里留守。
即将退休的魏云寺站在钟楼里面向黄浦江远眺,看着浦江两岸,吹着徐徐江风,听着阵阵钟声,回声传向远方,魏云寺有不舍也有展望,不舍的是,他即将离开陪伴他28年的海关大钟;展望的是,退休后的魏云寺终于有时间好好陪伴家人。
在机芯房里,魏云寺有个“万宝箱”,里面放着保养大钟的各种设备。新华网吴恺 摄
魏云寺一星期最少有三次要给大钟齿轮加油,上紧发条,检查大钟运转,成百上千个齿轮、粗大的钢丝、巨型的铜钟,无一例外。新华网吴恺 摄
不同于其它钟表发条卷成一团,大钟的发条是三根巨大的吊锤,比手指还粗的钢丝绳下面垂吊着层层叠加的砝码,三根发条,从右到左分别负责打点、走时和报刻乐曲。新华网吴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