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的推广,使我们的人民摆脱了饥饿威胁,增加了收入。”巴新东高地省前省长拉法纳玛说。他还记得18年前那次珍贵的会面。
1997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带队来到宁夏西海固,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作出顶层设计。他被这里贫困的现状深深震撼了:“改革开放好多年了,我们还有这么穷的地方,我心里受到很大冲击。”
黄土高原的脸,也悄悄在改变。2013年,在飞沙走石、环境极为恶劣的内蒙阿拉善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林占熺带领团队奋战治沙第一线,在十多种草种中筛选出适合的草种,发明了一整套菌草治理生态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仅用一百天左右的时间就把流沙固住,让无边的沙漠“长”出了绿洲。目前,黄河中下游沿岸7个省已建立起14个菌草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沙固沙和治理盐碱地的菌草实践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生物治理荒漠化、修复黄河生态闯出了一条新路。
在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片菌草地格外引人注目:许多亚洲、非洲和南太岛国的政要在这里亲手植菌草,表达对这项中国发明的敬意和期待。
巴新是菌草技术开启援外之路走向世界的第一站。林占熺说,1997年5月,应东高地省之邀,他带领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团队在鲁法区建立了首个菌草技术示范基地。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一直在往前冲。科研就是这样,没有回头路。”林占熺的叙述没有一句“大词”,多年来辛苦攻克科研难题,将扶贫希望传播到全球各地,就化成简单的两句线年来,我们把他们当兄弟,他们也把我们当亲人”。林占熺说,团队20年来的辛苦当地老百姓都看在眼里。昨天,一个农户当场表示要把自己的375亩地捐出来供菌草研究所做公益研究,这让他们特别感动。
2000年5月16日,应时任福建省长习邀请,巴新东高地省政府代表团访问福建。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建立友好省关系协议书》和《福建省援助东高地省发展菌草、旱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书》,决定由福建出资实施为期五年的援助巴新项目。这个项目一直运作到现在,成就中国和巴新之间的一段扶贫佳话。
技术实现突破后,林占熺带着新发明,四处奔波致力推广,决心把创新的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的钱袋里”。
卢旺达,位于尼罗河源头,被誉为“千丘之国”,由于连年战祸,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2011年开始,林占熺率专家组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植巨菌草地的土壤流失量比种植玉米的减少905-99%、水流失量减少80-91%。如今,菌草生态治理已被卢旺达列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项目。微变传奇
在2014年8月于南京举行的“青奥会”期间,习主席与前来参加开幕式的斐济总统见面时再次谈到这一项目。斐济总统对习主席说:“您关心的菌草项目中国专家很快到位,我们相信一定会造福我国人民。”习主席表示:“我本人十分关注菌草项目,它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这个项目在巴新、在非洲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相信它一定可以为当地人民做出贡献。”
1998年10月,习在福建农业大学提交的《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上专门作出批示,微变传奇明确提出“菌草是我省之优势”,要求要“扬长避短”“要做自己‘拿手’的”。
“团队克服各种困难,没日没夜做实验,到1998年1月14日重演示范成功,实现东高地省菌菇栽培‘零’的突破。鲁法区为此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巴新总督、副总理和多位部长都来了。东高地省的土地上第一次升起中国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作为中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林占熺回忆起这段奋斗历程,话语声中仍掩不住兴奋。
15日,习主席乘专机抵达莫尔兹比港,开始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巴新。
林占熺,正是菌草技术的发明人。微变传奇1970年,27岁的林占熺被分配到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在一线走访中,他发现,当地食用菌产业盛行,但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能否以草代木,化解日益凸显的“菌林矛盾”呢? 林占熺开始了漫长的试验之路。
1986年,已调回福建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前身)工作的林占熺,成功地用芒萁、五节芒等野草栽培出香菇、木耳等食药用菌,此后,又从野草和人工栽培的草本植物中筛选、培育出菌草45种,适宜用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种类51种,发明了菌草技术。
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把它列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同年,菌草技术被中国外经贸部列为发展中国家实用技术培训与援外项目。
从2005年起,林占熺团队在南非开展菌草技术基地建设与产业化扶贫,创建了“基地+旗舰点+农户”的模式,仅花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南非夸那尔省建起了32个菌草旗舰点。为了确保菌草技术进村入户收到实效,林占熺对技术流程进行了简化,使得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让成千上万贫困农民学到菌草技术,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南非总统办公室调研后得出以下结论:菌草项目是南非影响最大、扶贫效果最好的项目。
1995年,菌草技术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福建农林大学开办国际菌草技术培训班。参加首期培训班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学员,回国后向东高地省省长汇报了学习成果。第二年,东高地省省长飞赴福建,邀请福建农林大学的专家团队到巴新传授推广菌草技术。
16日,国家主席习会见巴新总督达达埃;同巴新总理奥尼尔会谈;同建交太平洋岛国领导人举行集体会晤并发表主旨讲线日,国家主席习将出席在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同年4月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林占熺的菌草技术被列入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那是2000年,我作为东高地省省长访问中国,时任福建省省长习会见了我们。访问期间两省签署了友好省协议,并把中国的菌草和旱稻种植技术引入东高地。18年后,习主席仍然惦记着这个菌草项目,我们东高地人民感到非常荣幸。微变传奇习主席是巴新的贵宾,是东高地省人民的朋友。
在访问开始前,习在巴新媒体上发表了署名文章《让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文中讲述了一段“菌草佳线年前的往事,与福建有关;记者一个越洋电线年中巴情。
2000年7月5日,福建省人民政府会议室内,举行了一场特殊的颁奖会。时任福建省省长习,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林占熺颁奖。这是福建第一次对科技工作人员作出的贡献记一等功。
说起菌草 ,不得不提到这个名字,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教授。
1992年,菌草技术创新也引起国际发明届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该发明于1992年获第2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和日内瓦州政府奖。
1999年,林占熺带着团队来到宁夏,在彭阳、盐池等 9 个县区建立食用菌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发展菇农 7 万农户,带动户均增收 8000 元。菌草扶贫技术在宁夏迅速推广开来,被誉为 东西协作扶贫的希望 。
除了造就生态奇迹,在更多国家,野草变“金草”的故事不断传颂。在斐济,1公顷菌草可以养30头牛或300只羊,牛羊出栏量大幅增加,农民致富步伐大幅加快,菌草技术也因此被斐方誉为“岛国农业的新希望”;在莱索托,因为投资少、见效快,7至10天即可收回菌袋成本,当地农民将菌草称之为“Quick money”(快钱)。
11月14日,在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主席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国民报》发表题为《让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关系扬帆再启航》的署名文章。
18年前,我担任中国福建省省长期间,曾推动实施福建省援助巴新东高地省菌草、旱稻种植技术示范项目。我高兴地得知,这一项目持续运作至今,发挥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中国同巴新关系发展的一段佳话。
在国内,菌草扶贫梦想逐渐照进现实。在陕北的黄土高原,菌草养羊项目让每只羊日饲料成本降低 0.18 元,牧民们的纯收入实现至少翻倍,仅延安市13个县区就实现种植超过万亩;在贵州黔西南,通过建立喀斯特石漠化区域菌草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一批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得到帮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在青海、四川、河南、宁夏、山东等省的菌草技术扶贫已经落实到千家万户……